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十四章 终见真人

第九十四章 终见真人

眼见马车渐行渐进,佛印哈哈笑着站起来向马车迎了上去,嘴里还大声说道:“苏大胡子,我们都等了你半天了,你却到这会才来。”黄越则好奇的打量着来人,却见只一辆马车和旁边的几个护卫,不过当先一个正在下马的年轻人倒也气度不凡,只见他腰间挎着长剑,身上自有一股勃勃英气,令人一见就很容易产生好感,此时他正朝佛印拜倒行礼。

佛印一把将那年轻人扯起来站直,也不再管他就径直向马车走去,来到马车前车帘也刚好掀开,走出来一位五十来岁的老者。那老者身材颀长,眉疏目朗,颧骨高耸,两颊清瘦,带着一顶高高的应该是传说中的子瞻高帽,一股书卷之气扑面而来,想来就是当时名闻天下、日后名垂千古的大文豪苏轼了,只是胡子却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茂盛。不过此时他脸上颇有凄苦之色,想来是还没能从丧妻之痛中恢复过来。

黄越眼见偶像出现心中也很是激动,不过他心性修为也颇有火候了,只笑着静候佛印和苏轼两位久别重逢的老友先行寒暄。

佛印一把把苏轼从车上抱下放到地上,嘴里大笑道:“苏大胡子,我一听说你又被贬官了就十分高兴的赶来,高兴于你终于又解脱了烦恼了,京官有什么好当的?整日劳心费神的,还不如当年在黄州之时那般自在快活。”

苏轼连连苦笑,挣脱了佛印站稳了,哭笑不得的笑骂道:“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如此这般的不知轻重,我可没如你那般学了武功,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你这么折腾。你千里迢迢的从杭州赶来不会就是为了来和我说这些吧?我这次被贬出京可让你这不守清规的和尚逮着机会笑话了。”黄越只远远站着,没有过去打扰两人久别重逢的叙话。

佛印哈哈笑道:“自然不是,我在金山寺中待得久了也觉得腻烦了,就想出来散散心,正好听到你再次被贬官了,于是就不远千里的赶来找大胡子你打打秋风,不想你走得太慢,我们都等了半天了,可让我有些心焦了。”佛印也没提苏轼刚刚去世的夫人以免他伤怀。

苏轼听佛印说得轻松,但他心思灵巧、才智过人,如何能不知道佛印此来的目的?心中感动之余也不愿坏了好友的一番心意,就指着佛印笑道:“好一个疯癫的酒肉和尚,不过你既然来了我却也不能将你赶走,只好任由你跟着去吃白食了。”

这时车帘又被掀开了,走下来一位素服的美貌女子,未着妆彩,手里还捏着一串佛珠,她向佛印福了一礼,佛印赶紧还礼,笑道:“原来朝云弟妹也来了,弟妹身体不好,应该好好静养才是,为何还跟着大胡子往复奔波?”他话虽这般说,但看到苏轼的红颜知己随行也放下心来,有他开解想来苏轼会很快放开xiong怀的。

黄越一听这女子便是苏轼的红颜知己、一代才女王朝云,也很是好奇,见她向佛印又福了一礼就回到了车内,黄越此时也算是粗通医理,一看王朝云便知她心中愁绪郁结,长时间的心伤已经极大的伤害了她的身心,看来她还是没能从幼子夭折的打击中恢复过来。黄越想到历史上王朝云红颜薄命,只三十出头就死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思之令人不胜扼腕。

就在黄越胡思乱想时佛印已经拉着苏轼来到了黄越的面前,佛印指着黄越笑道:“大胡子,我来给你介绍一位青年才俊,这位黄越公子你别看他年轻轻轻,但有些论断便是老和尚也不禁拍案叫绝,更难得的是他武功超绝,远远胜过了老和尚。黄小子,这就是你念念不忘想要一见的苏大胡子,你们两个要好好亲近一番才是。”听到黄越武功超绝,之前领头的那位佩剑青年顿时两眼冒光,紧盯着黄越。

黄越一听到佛印介绍到自己了,就赶紧对苏轼躬身行礼,道:“晚辈黄越拜见苏学士,晚辈自小便是读着学士的诗词长大的,对学士不胜向往,今日得见真人,实乃三生有幸!至于大师方才的过誉之言让晚辈无地自容,在两位大家面前却也不敢班门弄斧。”黄越自然十分兴奋,想想还能有谁象他这般跑到几百年前见到了苏东坡?

苏轼刚才听到佛印对黄越很是推崇,也很是惊奇,他可是知道这个老友眼界甚高,连他都赞叹黄越想来黄越定然有不凡之处,就说道:“黄公子不必多礼,我素知这老和尚的为人,连他都对公子另眼相看,想必公子确有大才,日后定当和公子好好探讨一番。”

黄越不禁汗然,之前佛印谈论佛经时,他不过是将后世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也略微提了一下,不想佛印对此大加赞赏,认为这“心学”乃是佛学与儒学的结合,对两者都有了相当的诠释,却不知这只是黄越的一番剽窃而已。黄越心知要是再深谈一些必然会露馅的,不禁心中苦笑,何必强出风头呢?

不过黄越的脸皮还是比较厚的,稍一脸红就恢复过来了,赶紧说道:“学士言重了,探讨二字万万不敢当,晚辈忙于练武以致读书不多,晚辈还望能得到学士多多指点呢。”这话说得黄越心中都直发虚,不过他来到天龙的世界后确实没有读过什么书,只认了一些繁体字而已,也算不上是虚言。

佛印看到黄越和苏轼两人还要客套,就笑着说:“你们彼此就不要客套了,我们还是尽快上路吧,要是错过了宿头,我们几个倒无所谓,朝云弟妹可受不了这苦。”

佛印这么说黄越心中暗舒了一口气,即便黄越此时武功当时罕见,心性修为也自不凡,但和苏轼这样的名人在一块心中的紧张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打小就读着苏东坡的诗词长大,再加上几百年时间的跨度,想想就令人不可思议,佛印的提议正和他的心意,借此在路上可以好好调整一下心态。

于是众人再次上路,苏轼年事已高又不如佛印那样身负上乘武功,因此又坐回马车之中,而那个佩剑的年轻人也不再上马,叫其他人牵马,他与黄越和佛印两人一同步行。佛印拉着那佩剑年轻人的手,指着黄越道:“叔党,你和黄小子同为学武之人,而且年纪又相仿,不过黄小子的武功可比你的高多了,你俩要好好亲近一番,多多向黄小子讨教。”

那年轻人闻言赶紧应声道:“是,师父,弟子定然会向黄兄好好请教的。”听得他叫佛印“师父”,黄越不由大为奇怪,正猜想这年轻人的身份,那年轻人又向黄越拱手道:“黄兄,在下苏过,草字叔党,黄兄武艺超群,还望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