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5节(1 / 2)





  家里自然一切顺利,土豆都已经装船运走,钱也送来了。地里的二麻也早就收完,因为要抢收,让三麻抓紧时间生长,所以请了几个人帮忙,收完之后顺便剥了麻,现在正在浸麻脱胶。其他的事自然也打理得井井有条。

  让周敏惊讶的是,负责管账的人,竟然是阿宝。

  因为刘叔年长,而且阅历更广,所以家里的事情,是暂时托付给他掌管的,但刘叔算账不太行,偶然发现阿宝在这方面非常有才能,甚至可以直接心算,连算盘都不必拨,于是就将这差事委任给了他。

  听说此事之后,周敏将阿宝叫过去,出了几个数学题考校了一番,发现他果然对数字很敏感,而且心算能力强大,简单的计算根本不需要纸笔和算盘,不由大喜过望。

  家里的产业越来越多,账册自然也很复杂,之前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都是周敏和石头谁有空谁管,说实话账务有些乱。所以发现阿宝有这方面的才能之后,周敏便打算栽培一番,以后让他负责这方面的事。

  当然,这也要问过他们姐弟的意思才能决定。

  阿香自然是喜出望外,毕竟她这个弟弟又安静又呆,实在是让人怀疑他的智力比平常人更低,只不过以前她忙着赚钱养活两人,也顾不上这个。后来到了这里,阿宝跟着邱五爷,看着倒是灵光了不少。阿香在高兴的同时,自然也想过他将来能做什么营生。

  她自己只会织布,男孩儿却是不好学这个的。而阿宝的身体较常人更单薄些,卖苦力的活儿比不过别人,就连下地干活也有些勉强。所以这会儿听说阿宝能学管账,自然十分高兴。毕竟这种技能不是什么人都能学的,而学会之后,也就完全不需要担心饭碗问题了。

  阿宝自己懵懵懂懂,但也觉得对账册很感兴趣,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周敏去向邱玹和唐一彦道谢的时候,也顺便带上了他,打算让他跟着两家的账房先生学习一段时间,提高技术水平。

  唐一彦听说这件事,大为惊奇,兴致勃勃的考校了一番,才确定阿宝竟真有这样的才能,不由啧啧感叹道,“这才真是人不可貌相。不过若真让他管账,倒也放心。”

  账房先生,最担心的就是他在账目上做手脚,但阿宝估计不会有这样的脑筋。

  周敏瞪他,“你这究竟是夸人还是贬人?”

  “自然是夸。”唐一彦笑道,“不过依我说,这事你很应该谢一个人。”

  “这是自然。”周敏点头,站起来朝邱玹一礼,“多谢五哥尽心指点阿宝,否则他这份才能也不会有机会发现。”

  因为阿宝也不去考功名,所以邱五爷的教导很随性,大部分都是各种杂学,算学自然也在其中。若不是他帮忙启蒙,连字都不认识的阿宝,自然更谈不上算账了。

  邱玹道,“我不过看这孩子有缘罢了。何况他来了之后,我读书也有人作伴,该是我多谢他才是。不过谢来谢去没甚意思,这话就不必提了。若想学记账,回头让他自己过来便是。”

  “就是。”唐一彦道,“回头我就让老吴收了这个弟子,倾囊相授。要不了多久估计就能出师。”

  于是周敏替阿宝操办了两份礼物,让阿香带着她去拜了师,这事就算是定下来了。原本一直没什么事,除了跟着邱玹读书就是坐着发呆的阿宝一下子忙了起来,每天都是脚不沾地的样子。但人看着却比以前灵活了许多,眼神越来越明亮,脸色也越来越好。

  进入八月之后,就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这估计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了,齐家山也是所有人一同上阵,抢收玉米。

  让人惊奇的事,在这种忙碌之中,原本因为外公外婆去世而憔悴消瘦不少的安氏反倒慢慢缓过来了,恢复了从前的模样,让一直提着心的其他人总算能够松一口气。

  收完玉米,就是中秋节了。

  唐邱两家照例要回城里去过节,周敏收拾了两大车东西让他们带回去,算是节礼。

  别看都是自家地里和山中出产的东西,却都是外面难得的。比如木耳就是在山里发现了长着木头的朽木,然后从家里取了泉水去浇灌,这样长出来的木耳鲜脆爽口,最是养人。更别提像松露这种难得的珍宝,总共也没挖到几个,若不是关系足够亲近,周敏根本不会给。

  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是跟传统美食联系在一起。提到中秋节,自然会想到月饼。不过万山村这里好像没有这样的风俗,也不知道是没传过来,还是因为大家太穷了吃不起。倒是唐一彦和邱玹送的中秋节礼里头少不了月饼。

  不过周敏还是打算自己烤一些月饼出来,分送给其他人。

  烤箱是请小铁匠打的,质量非常过硬,也就是不能像电烤箱那样随意调整温度而已。

  周敏准备了不少品种的月饼馅儿,水果的、蛋黄的、榨菜的、鲜肉的,应有尽有。不过家里人都已经习惯了她时不时冒出来的奇怪想法,所以就连安氏也没说什么,任由她折腾。

  好在最后做出来的月饼味道都不错,周敏烤了不少,平常来往多的人家都一个不落的剩了,留下的也就没有多少了,正好足够家里人过节。

  不过在中秋节之前,大伯公忽然召集了村子里的一些人去商议,说是要办个秋社。

  所谓的社,是社稷的社,也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在民间,这种社节是很盛行的,毕竟百姓们都是靠土地吃饭。社节通常在春秋时节举行,春社是祈福,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秋社则是回报丰收之喜,酬谢社神。

  社节的举办时间不定,通常来说取决于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如果大家都富裕了,自然愿意每年拿出更多钱粮用于祭祀,但若都过得紧巴巴的,几年能操办一次就很好了。

  万山村以前就是五六年办一次社节,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尤其这两年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自然要酬谢一番土地神。

  这种带有吉祥寓意的盛会,自然不会有人反对,齐老费和齐老三甚至当场开口,愿意捐资举办这一次的社节,不必大家破费。这样一来,事情就可以立刻筹备起来了。

  虽然是几年才有一次,但都是有规程在的,大部分人之前也经历过许多次,对其中的细节非常了解,所以操办起来自然也很快。

  正式举办的时间就安排在了三天后。

  万山村的祠堂就在村子正中间,所以为免起冲突,土地庙建在村后的山上。平常初一十五,逢年过节也都会有人过去烧香祭拜,倒也不显得冷清。安氏也是祭祀大队的一员,不过周敏没有跟着去过。这一回的社节,还是她头一次到这里来。

  估计当初修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土地庙修得非常小,只有半人高,倒是正正规规像是一套房子的模样,里面供奉的土地神,则是从山上找来形状轮廓类似人形的石头。

  土地庙前立了一只差不多跟土地庙齐高的大香炉,祭祀活动就是在这里进行。

  在全村人都到齐了之后,由大伯公领头,所有人排着队一次上前敬香,而后将香插入香炉之中。然后在香烟袅袅之中,便开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

  这种歌舞,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学上的,必须要是在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领头的自然是几位老爷子,齐老费和齐老三就跟在他们身后,在后面才是村里普通的成年男子。

  这样一群表演者,周敏原以为歌舞的画风会相当魔性,但实际上,当开始之后,大概是因为气势足够雄浑,居然当真充满了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不会让人觉得滑稽想笑。

  歌舞结束之后,便有人舞着两只彩狮出现。

  舞狮是经常出现在各种庆典祭祀活动中的一环,热闹喜庆,也惹人喜爱。于是鼓声由原来的雄壮转为欢庆,围观的众人面色也和缓下来,一边看一边聚在一起小声的指点议论。

  周敏也转过头,打算跟石头说话,结果这一转,才发现自己身边的石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了。

  人跑哪儿去了?

  周敏四处都看遍了,却根本没发现石头的踪迹。齐老三跟几位族老在一起,安氏也跟村里的妇人站在一堆,至于家里的其他人,他们都不姓齐,这种活动虽然不至于不能参加,但却只能站在最外围。以至于现在周敏身边连个能问话的人都没有,也只能暂且放下此事。

  就在这个时候,周围忽然出现了一片鼓噪惊叹之声。

  周敏下意识的往场中看去,才发现不知何时,地上已经多了一排提篮,里面装着五谷。——说是五谷,其实篮子的数量并不只有五个,毕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有新的作物被发现,如今早就已经不再局限于稻、黍、稷、麦、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