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6节(1 / 2)





  至于以后的工作,也完全不用担心。

  像董长阳这样的传统画派画手,很容易在书画界打出名气,而且也能够近水楼台的看见各种珍贵古代字画。有些特别珍贵的古代字画,因为年纪久远的关系,常常也需要修复,但是由于画手流派不同,想要原汁原味的修复是很困难的。

  这个时候,董长阳这种纯粹的传统画派的人就会是这些字画最好的保护者之一。

  据周扬所知,目前国内这种能够帮忙修复古代字画的传统派画家,几乎一只手就数的出来。不仅国内这边给他们的待遇极高,就连日韩那边也是常常不计成本的请他们过去交流指点。

  如果真的有那个时候,那么自己作为老师,大概也足够有光彩了。

  周扬其实还挺羡慕古人那种“师生”关系,如果他也能教导出一个名气不亚于他甚至比他还要厉害的学生,以后说出来也是一桩美谈啊。

  就在董长阳在这边惴惴不安的时候,大赛组委会的评委们也在看着董长阳的画。

  董长阳交上来的这幅画水平超过其他人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实,目前让评委们比较烦恼的就是这个画是不是真的出自董长阳之手?

  是的,虽然这个怀疑很没有道理,但是在他们这个行业,代笔什么的也经常出现的事情。

  毕竟他们这个比赛含金量挺高,对于自主招生还有以后从事这个行业都有不小的作用。

  因此,总也有那么一些铤而走险的。

  “我也想要相信这幅画的作者是真的有这样的水平。”一个评委擦擦眼镜说道,“可你们不要忘记前年发生的事情。那个时候我们给那副作品评了金奖,刚刊登出去不久就被发现是临摹的国外作品,害的我们连夜登报道歉,撤销他的奖励。”

  说起前年发生的事情,评委们就有些不说话了。

  国外的作品那么多,每年又有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作品,他们也不可能每一幅画都看过啊。有时候发现不了送上来的稿件是临摹别人的,他们也无可奈何啊。

  可是这种事情只要发生了一次,对他们大赛的声誉就是难以计算的伤害。

  也正因此,很多比赛有时候办个几次就没有声音了。

  没办法,大家看见临摹的作品也能得奖,一个个全部都来搞抄袭了,这个比赛还能怎么办?

  “可她的指导老师是周扬,周扬的人品我是信得过的。”另一个评委犹豫道,“而且你看这幅画的构图也比较一般,构思也称不上多么出类拔萃,的确像是一个普通高中生的思维。”

  “可是她的笔法却相当传统,画纸和墨水也全部都是以前流传下来的名产。你们看这边人物的线条,我记得这种笔法多见于唐代,宋朝以后的画家就更加偏向于工笔写意。一个普通的女高中生,放着改良后的国画不去临摹,转而去临摹唐代以前的作品么?”

  这一点就是评委们最不能理解的地方。

  因为一般的画手,肯定都是要从新派的作品开始临摹的,大家在发展的时候也会朝着新派靠拢。

  比起注重写意和笔法的旧派画法,无疑是和西方美术结合后的新派画法更加容易入门,也更加容易被小孩子所接受。

  现在的这些评委,也基本都是从新派画法开始,等到自己的风格固定之后才开始尝试去临摹传统的作品,让自己的画变得更加“古风”一些。

  “有这样技巧的高中生也不是没有,只是我记得周扬并不是旧派的画手。所以这个董长阳的参赛者虽然也是周扬的学生,但基本上是不可能是周扬手把手教出来的。”

  “旧派的一些老先生们,也没有听说他们收徒弟啊。”

  “我记得好像有周扬的电话,要不打电话去问问看?”

  “直接这么问有点不好啊,他也未必知道这个学生有没有找人代笔啊。”

  评委们各有各的意见,一时之间都不能达成统一。

  说到底,还是董长阳这幅画展现出来的水准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高中生应该有的水平,又是小众的画派,自然引得评委们不敢妄下定论。

  如果真是董长阳画的,他们肯定比谁都高兴,可要不是董长阳画的,到时候万一又被拆穿,他们这个比赛的名声就真的要断崖式的下跌了。

  谁也不可能想到董长阳之前几乎都在跟着一个古代的大师学画画。

  对一般人来说十分老旧的画法,在董长阳看来完全是正常的。

  董长阳还觉得自己改进了不少呢,因为之前陈大哥找来的那个先生的画法更加古老,有时候还用一些奇奇怪怪听都没有听说过的东西来调墨,听得董长阳一头雾水只能放弃。

  正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他们的争吵声也引来了其他评委们的注意。

  “你们在吵什么呢?”

  来人的一句问话打断了他们的争吵。

  评委们看见这个人,也纷纷停了下来。

  “陈老,我们在讨论这个学生的画作又没有可能是代笔的?”

  “哦?”来人正是陈海,听见几个评委们这么说,不由来了兴趣,“我看看,是什么样的作品让你们这么争吵?”

  “陈老,您看看。”

  评委们将董长阳的作品递了过来。

  陈海也细细观察起这一副叫评委们争论不休的画作来。

  哦,是个旧派作品。

  关于旧派画的特点,古代已经有不少资料上已经写明了。

  比如《论画六法》里之中就有提到,这国画六法讲究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说白了,古代的画和西方的画不同,常常会放弃对画画对象的形貌相似而推崇对象的风骨气韵,在形似之外要去追求神似。因此,气韵两字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幅画也是一样。

  它的重点放在了母女两人的气韵上,五官唯有眼睛才重点勾勒,其它部分却只是轻轻带过。甚至,这对母女身上的衣服都比她们本身五官费的笔墨更多。总体来看,却能在留白之中察觉到这对母女此刻的心境。

  她们飘扬的衣服,她们被风吹散的头发,都构成了她们此刻的快乐,由此来体现“娱乐”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