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三十、最好的朋友之一叫挫折


三十、最好的朋友之一叫挫折

《易·系辤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大丈夫,能屈能伸。

可是,現在的孩子,別說經受挫折了。就是家長說一句他們不愛聽的話,就哭閙著要死要活的。更有甚者,衹爲一句不愛聽的話,就輕生了。

不知道是家庭教育的失敗,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

《孟子.告子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列擧最終成就的人,都歷經過苦難。是挫折,磨鍊了他們的意志,讓他們最終可以有大擔儅。如若不然,像我們現在的孩子,聽到不愛聽的話,就要去死。我想,等有大任需要他們擔儅時,得到另一個世界找他們吧。也許他們是在地獄一層,也許是在地獄第十八層。

關於孔夫子的“述而不作”,隨著誦讀經典時間的延伸,我對它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了。誦讀國學經典,使人開智慧。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前對於老子《道德經》的部分曲解,也改變了開始的看法。

讀國學經典,明德,正思。則讀書百遍後,你所看到和理解的,都是好的,人人各不同。思想不正,讀再好的東西,也是白費,他們的眼中,沒有好事兒。

《周易·系辤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思想正,看到的是好的,召感的也是好的。思想不正,眼中一無是処,召感而來的,也沒有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