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二十四、述而不作之我見


二十四、述而不作之我見

從開始寫作《神尺》小說後,才真正躰會到了何爲“述而不作”。

孔夫子,爲聖人。在述而篇,首闡述“述而不作”,是衹闡述而不創造,是保守思想嗎?

別以自己的想法來思考聖人。

也許,他在等待“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擧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就好像人們對學而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錯誤理解一樣。

別把孔夫子想的太膚淺。

如果說孔子不創作,誰還可以稱得上創作呢?會有今天的《周易》嗎?

如果,學生讀我的小說《神尺》,開始我也是“述而不作”解釋,讓學生頭腦風暴。

衹有讓思想插上翅膀,不被約束,才可以有創造。

而我們教學呢?死記老師的答案,就可以灌出諾貝爾獎的人才嗎?

讀讀《神尺》卷二、尋艾之心可安魂《德文躉》章節,看看可以理解多少。